集市,贵州称为“场”,
所谓“赶场”,
相当于北方的“赶集”。
赶场
这种朴实而原始的集市贸易活动
最先是在坪坝之地进行,称场坝,
至今还有“赶坝坝场”之说。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安顺牛场》图 绘制:黄异,展示了曾经老安顺的赶场日场
唐宋以降,农村集市渐兴,明清定型。
贵州多地均以干支纪日,为便于记忆,
集市贸易的场期以干支日对应的生肖为名。
“辰”日赶集,便称赶“龙”场;
“午”日赶集,便称赶“马”场;
“亥”日赶集,便称赶“猪”场。
久而习之,与生肖日对应的赶场地点,
就被称为龙场、马场、猪场。
记日到标地的认知过程图
定期赶场的这块集市地方,居民聚集,由三五户聚落,发展成街道乡镇,原本标记场期的生肖日,转指赶场的集市地,进而成为地名,后来成为村名、乡名、镇名、社区名。生肖字完成了从标记时间到标记地理空间的转换,即完成了从单纯纪日到纪日同时标地,最后成为地名的转换。
多彩妹总结下来:因为居民需要定期赶场,才用十二生肖来命名。
02.
十二生肖地名,唯有贵州最齐全
贵州生肖地名用字统计简表
我们从《贵州省行政区划手册》中统计出市、县、区名称,乡镇街道及其政府驻地名称,计有30353个,其中十二生肖地名有2010个;以十二生肖动物名冠首的地名有1250个。
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贵州省民政厅编印的《贵州省行政区划手册》(简称《手册》)。是迄今所见收录贵州全省村级及村级以上地名最全面最系统的纸本文献。
根据上图的数据可知,十二个生肖用字在贵州地名中都有出现,一个也没落下。使用字次超过100次的有龙、马、羊、牛。其中,“龙”字使用最多,达976字次。
十二个生肖用字在贵州9个地级政区的分布情况
根据上图的数据可以看出,十二生肖地名在贵州现有9个地级政区里都有分布。就地区分布情况而言,未见有特别多或特别少的地区,最多的毕节和遵义两地均超200,最少的贵阳和六盘水也有80多个,多数在100~200之间。可以说,生肖地名遍布贵州全省,用生肖动物名命名地名在贵州具有普遍性。
十二生肖之贵州邮戳
2015年1月5日,第三轮生肖邮票“乙未年”在贵阳首发。
第三轮生肖邮票
为什么会选择贵阳作为首发城市?贵州省邮政公司有关负责人一语道破:生肖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四千多年的上古时代,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文化。
其中,以贵州为代表的云贵高原生肖文化,
不仅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实用性强,
而且对人类历史的记载更古老、更翔实。
03.
喜欢用生肖做地名,
但为啥不选“虎”?
在贵州省,
就有很多地名以十二生肖命名,
众多生肖地名中为什么没有“虎”?
今天,跟着多彩妹一起来一探究竟
十二生肖按地支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按理说以生肖冠字的地名应该都有。但是由于民间习俗存在着某种忌讳,虎这个生肖有着例外现象。
贵州民间习称老虎为"大猫",猫似虎,因忌讳老虎,改称猫场。地支寅,虽然十二生肖里没有猫,但贵州的这些“猫场”实为“虎场”,所以“猫场”应视为“虎场”而计入十二生肖地名。
贵州省有3个猫场镇,5个猫场村,1个小猫场村。
除将虎场改称猫场外,还有一个更特殊的生肖虎的场期地名“猫营镇”,隶属安顺市紫云自治县,也是生肖虎日的集市贸易场所,系因过去有军营驻扎于此而得名。
04.
十二生肖地名的谐音雅化
除了上文提到的十二生肖地名中,
还有一些特殊的生肖地名“暗藏玄机”
你知道是哪些吗?
原本因集市贸易场期为生肖动物对应日而得名某场,如猪场、羊场、龙场、蛇场,在流传过程中,为求吉祥谐音雅化,改称为某昌,如羊昌、龙昌、蛇昌。猪场又改称同音吉祥名朱昌。
加上谐音雅化地名后,生肖动物名+场字地名在贵州各地域的分布情况,谐音雅化前后统计如下图:
“生肖名 + 场”地名分地区统计表
根据上图的数据,生肖动物名+场字地名有谐音雅化的地域有6个地市级政区,分布较集中的政区有贵阳市、毕节市、黔南州、安顺市、六盘水市。还有3个地市级政区没有这种现象。就整个生肖动物名+场字地名的地区分布来看,遵义市、铜仁市都只有个位数,其他地区都有两位数。
例如,贵州有3个朱昌镇,分别隶属毕节市、贵阳市。有3个朱昌村。这6处名朱昌的镇村原本都是因亥日逢场,为求吉祥而改称朱昌。
贵阳市朱昌镇朱昌村,是朱昌乡(现为镇)政府驻地,原本得名于亥日集,名猪场,为求吉祥,谐音雅化,改称朱昌。
崔乃夫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朱昌’系‘猪场’雅化。”
明初设朱昌堡,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筑城,设农贸集市。”毕节市朱昌镇,“原名猪场屯,以‘亥’日赶场得名,明末更名朱昌。”
05.
十二生肖地名与黔集市文化
游汝杰先生(2006)在《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提到:“十二生肖地名大都集中在黔西的安顺、毕节、兴义、六盘水诸地区和黔南自治州,以及云南的滇东、昭通、玉溪等地区和楚雄、红河、文山诸自治州一带。这些地名的分布生动地展示了历史上在西南地区盛行的井然有序的农村集市景观”。
“十二生肖+场”地名是集市的象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贵州省是到明清时期才开始得到大力开发,相应的这类以生肖地名为代表的场镇地名在明朝时期才开始出现。
清朝末年定番州(惠水县)赶集
《苗俗纪闻》所载:贸易以所属为场,如寅为虎场,卯为兔场,各有分地不相絮。其同一场者,加大小或新旧字样以别之,或冠以地名。但是在贵州的黔东北,黔东南地区以十二生肖为场市命名的比较少见。但是不论以何种命名,每个场市都有固定的场期。
黔北赶场
《遵义府志》风俗载:“各场聚市有期。有一六者,有二七者,有三八,四九者。要以五日一次,又有期鼠,马者,期牛,羊者,各以期所属日支为市。随着集市贸易的发展,供求量的增加,为了满足交易量只能缩短市场的场期,如余庆县城的集市,在明代赶丑、未场。清代改为了逢三,逢六,逢九场,基本上间隔三天就要赶一次。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脉,
涌动在史册,在古迹,在汉字,
在你我所说的方言间,
也散落在各地的地名里!
我们习以为常的,却是最宝贵的。
多彩妹深深体会到,
每个地名都具有地域人文意蕴,
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的痕迹。
一个个简单的地名,
它们背后都有动人的传说和前人生活的故事!
你又知道哪些地名故事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多彩贵州网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资料摘录于:《民族学刊》2020年第5期
编辑:李沁鑫
编审:安轶伦
审签:李 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